“工作太忙,沒時間給寶寶做輔食,又對市面上寶寶餐配送服務不放心,怕營養不達標。”春節假期結束,入托的寶寶陸續返回托育園,不少寶爸寶媽陷入焦慮。
如今,這些問題有了權威的解決方案——
記者從杭州市婦兒健康中心了解到,為更好保障嬰幼兒飲食安全與營養均衡,杭州于日前發布《3歲以下嬰幼兒餐飲配送管理規范》團體標準(以下簡稱《規范》),針對“最柔軟的群體”建立起餐飲配送全鏈條安全防線,為寶寶餐食加裝“防護鎖”,同時也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3歲以下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他們的飲食不僅要滿足基本的營養需求,在食材新鮮度把控、烹飪方式選擇,以及配送過程衛生安全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格外留意。”杭州市婦兒健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規范》對嬰幼兒餐飲配送服務進行了細致且全面的約束,從營養搭配、制作流程、分裝要求、配送環節,到安全與衛生標準,均提出了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
記者查閱《規范》發現,嬰幼兒餐飲配送的從業門檻更高了。相關機構需具備嬰幼兒餐飲生產及配送專項資質,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營養師、食品檢測員、食品加工制作人員、送餐人員等從業人員。食品加工場所須獨立分區,設置與嬰幼兒餐飲配送需求相適應的處理區。
此外,食材品種應多樣化且搭配合理,選擇應季、易存放、不易過敏食材;建立食材采購臺賬;加工場所按照原料進入、原料加工制作、半成品加工制作、成品供應的流程布局,防止交叉污染,實現食材安全“全鏈條可溯”。
“根據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長發育需要,為他們‘量身定制’膳食計劃也是要求之一。食譜每周更換1次,1周內不重樣,每季度至少進行1次嬰幼兒膳食調查和營養評估;配送需要使用專用冷鏈車或恒溫配送箱‘鎖鮮’,配送時間限制在1小時內,超時自動報廢。”杭州市婦兒健康中心相關負責人提到,為了讓監管過程“全程可見”,《規范》還建議食品包裝上粘貼食品信息二維碼,市民掃碼即可查看生產單位名稱、生產日期、營養成分等數據。
當好“寶寶餐食守護者”,是杭州在推動全市普惠育幼服務體系發展中又一實踐。從2020年起,杭州連續5年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內容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緊扣“托得便、托得起、托得好”三個目標持續發力。“《規范》的正式出臺,為3歲以下嬰幼兒餐飲配送服務提供了科學、嚴謹的標準和規范,讓托育機構在選擇寶寶餐配送服務或自行加工制作寶寶餐食時有了參考依據。”市婦兒健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柴悅穎 顧俊楠)
編輯:丁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