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蘇南地區,乃至江南大地,明星村落、網紅鄉村比比皆是,而今天的白塔村,絕對有著一席之地。
白塔村如今的吸引力有多大?剛剛過去的2024年,365天里,平均每天有2000多位游客前來參觀打卡。
這個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渚鎮,深藏于宜溧山區腹地的小村落,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最美村鎮宜居獎”“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國家及省市級榮譽100多項。
白塔村村貌
村子的領路人——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連任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還榮評為中國鄉村旅游先進個人、江蘇最美人物、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
生態優美、游客如織、產業興旺、文化出圈,如今的白塔村,樣樣做出了名堂、樣樣也都做出了品牌。放在歷史上,今天的景象,村民們做夢都不敢去想。
“后進生”白塔村,為何成了共富鄉村中黑馬一般的“課代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趁著歐陽華代表在京參會間隙,與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夜聊。
產業強村
“電話一響,不是要錢,就是要糧。”30多年前,還在城里做五金生意,正風生水起的歐陽華,被鄉黨委邀請回村,幫助三天斷電、兩天斷閘的村民們想一想出路。回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村里先還掉已經拖欠了很長時間的電費。
第二年,剛過完30歲生日不久的歐陽華,成了當地最年輕的村支書。雖然年紀不大,但早已經有了經商頭腦的他,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想法再多、動力再大,沒有產業,等于空踩油門,還是不能帶著大家一起往前走。”
“當時村里普遍面臨的情況是,家家種水稻,能吃飽肚子,卻攢不下來錢?!睔W陽華當選為村支書后,開始四處尋找適合全村一起參與的好門路。
此后,他多次跑到省里省外的市場去做調研,一番比對下來,他認為種植南天竺是個不錯的選擇?!澳咸祗檬且环N景觀苗,冬天是紅的、春天是綠的,很喜慶,又有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放在家里、辦公室占用空間不大,當地老百姓應該都很喜歡?!?/p>
事實證明歐陽華的眼光是準的。30多年過去了,如今南天竺種植依然是白塔村最為重要的一項支柱產業。當地的種植戶,從5家發展到50家、500家,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此外,還帶動了兩省兩市2000多戶10000多人參與種植。
歐陽華至今還清晰記得,他和妻子第一年種植南天竺,就收入了7萬多元。之后,他鼓勵大家都去種,“種的過程有問題,我隨時去指導。慢慢地,大家的種植經驗越來越豐富,村里的拋荒地越來越少,南天竺的畝均收入,也從幾千元逐漸增加到一兩萬元。靠著南天竺,大家還掉了欠款,蓋上了樓房,買奔馳的、買寶馬的,慢慢都富裕了起來。”
從種下第一棵南天竺開始,如今三十多年過去,白塔村已經形成了八大高效農業基地。除了南天竺種植之外,還有櫻花、時令鮮果、茭白、茶葉、苗木、優質大米、芳香等產業,總面積達到1000多畝?!安粌H把本村的地充分利用起來,還帶動了周邊村鎮的產業發展?!?/p>
除了歐陽華本人,這些年,白塔村還涌現出不少響當當的產業帶頭人。白塔村副書記張建新,是水果種植方面的能手。幾年來,他先后種植黃桃、櫻桃、桑葚等,規模做到了30多畝?!八N植經驗很豐富,技術又過硬,不管村民遇到什么難題,他一上門就迎刃而解,所以大家跟著他也都很有信心?!?/p>
除了利用農業技術帶動村民增收增效之外,白塔村還格外重視以品牌影響提升本地產品的附加值。
白塔村將本地的桑葚、黃桃、茶葉等土特產實行整體策劃、分頭包裝,創新打造了“白塔味道”品牌加以宣傳推廣,同時還鼓勵村民參與優質農產品評獎活動。近年來,白塔村出產的“秋月梨”“火龍果”“錦繡黃桃”“魏可葡萄”“桑葚”等水果,先后摘下江蘇省優質水果評比金獎、江蘇省優質水果金獎、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銀獎等。
如今,白塔村多種業態互補并發,已經打造出四大產業、五大園區、七大展館、八大高效農業的發展格局,年均接待游客達到50萬人次。
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萬元,村級可支配收入達2000余萬元。曾經的落后村,不僅徹底摘掉了“窮帽子”,還成了奔富路上的“優等生”。
文化興村
茫茫薄靄還未褪盡,靜謐的白塔村安睡在山水之間。昨夜絢爛多彩的鐵花表演悄然如夢,讓習慣了匆忙節奏的遠方來客們,睡了一個飽飽的好覺。
2022年底,一個投入3億元、占地60畝、可容納2000人觀看的大型實景劇場“千年鐵花·江蘇情”文藝項目落地白塔村。
隨著1600℃的鐵水在夜空中綻放,200多名演員通過實景展示、旁白、舞蹈,配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烘托氣氛,將白塔村有著千年歷史的窯火文化與引自山西的鐵花文化交融升華,彌散在云煙江南的大地和夜空。
引入這樣的大手筆項目,除了可能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歐陽華還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班l村旅游這些年很火,但通常都是半日游、一日游,城里人開車過來休閑放松一下,當天就返程了,怎么把他們留下來是個大問題。”
歐陽華認為,如果能激活白塔村的“夜經濟”,釋放“夜文化”,游客們就沒有不多留一天的理由了。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歐陽華發現,遠在山西司徒小鎮的“千年鐵魂打鐵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著極強的夜經濟效應。隨后,他帶隊三次前往山西司徒小鎮考察、洽談。
“千年鐵花·江蘇情”實景劇演出
打鐵花原本是一項豫晉民間表演藝術,為了適應江蘇老百姓的口味,雙方聯手打磨劇本,重新注入江蘇元素。2023年春節,分為江蘇風土人情、宜興茶文化、陶文化三大序章的《千年鐵魂·江蘇情》實景劇,在白塔村如期開演,并很快走紅網絡。
據介紹,該項目自正式投運以來,已吸引近30萬名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形成了“網紅打卡”效應,成功打造出了“夜游白塔”的新模式。
“村民不僅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文藝表演,還能獲得做演員的就業機會,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還走出了‘把文化演好、把游客留下、把產品賣出’的長久發展之路?!睔W陽華表示。
在“以文興村”的理念指導下,白塔村還格外注重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彰顯當地的文化特色。
白塔村是中國著名劇作家、戲劇家于伶的出生地,如今在風景秀美的白塔文化公園內,村里專門打造了完整展現于伶先生生平故事的于伶紀念館,收納了于伶先生著作、生前使用物件的于伶故居,這里也成為無錫市和宜興市重點推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塔村的窯山自然村因有古窯而得名,據悉,南宋時期這里生產的“韓瓶”曾是抗金部隊的“行軍壺”。如今,古窯得到有效保護,成為白塔歷史文化的另一道亮麗風景線。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文化生活跟不上來,也稱不上是真正的富足。”在歐陽華看來,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村里不能只有人民幣的味道,而要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出人文魅力。
因此,白塔村富起來之后,除了自內而外著力提升村莊的文化品位之外,還通過舉辦文化節、民俗活動等多種方式,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鄉土文化創作和表演,增強農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激發鄉土文化的創新活力。
白塔經驗
“做強高效農業,致富一方百姓;做美生態環境,留住鳥語花香;做活文化產業,講好白塔故事;做精特色旅游,創新白塔未來。”歐陽華在總結白塔村的四大發展方向時表示,在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白塔村一直在進行著“補短取長”,目前初步實現了“高效農業品牌化、生態資源效益化、文化項目產業化、鄉村旅游特色化”的均衡發展目標。
記者問歐陽華:“白塔村,作為一個無論歷史淵源、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都不算格外出眾的蘇南鄉村,從一個曾經的產業落后村,到如今的興村振興模范村,有著什么樣的經驗可以總結推廣?”
歐陽華想了一會兒說道:“人的因素,在其中是重要的。”
“回到三十多年前,在我們發展的初期,我就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凡是需要‘蹚水過河的事兒’,都要讓黨員干部自己帶頭先去做,自己搞懂了、跑通了,才有底氣帶領老百姓一起干。”歐陽華語氣堅定地告訴記者,“這樣做的好處是,做好了集體沾光,做不好老百姓也不會抱怨。所以白塔村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這么多年來一直非常融洽?!?/p>
他和記者分享了一個果樹選種的故事。“當時我們到市場上去選樹苗,嘗到嘴里的水果,和最后拿到的苗木根本不是一個品種,最后只能從頭再來。但這些彎路,村干部已經走過了,之后老百姓就會少走或不走彎路?!?/p>
如今的白塔村,經過兩次合并,已經成為一個區域面積7.6平方公里,村民3000余人的村莊,并入選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面對這樣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富裕村、文明村,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如何運用現代化的思維持續引領全村人向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邁進,也是歐陽華需要考慮的。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睔W陽華告訴記者,為了留住年輕人扎根鄉村、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這些年村里想了很多辦法,為集聚人才不斷搭建新的平臺。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也建議,要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鄉村振興事業中,讓他們在鄉村的廣闊天地間大顯身手。
通過多年的努力,歐陽華非常欣慰地看到,目前參與到白塔村建設和發展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農業技術相關的、基層治理相關的、旅游服務相關的、演藝相關的等等,已經有上百人了。”
據了解,如今白塔村的村干部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8歲,其中90后11名;本科及以上學歷占52%,包含研究生6名。
“他們頭腦靈活、理念新穎、敢闖敢試,給白塔村的升級發展注入了更為強勁的動力?!睔W陽華說道。
□ 記者 彭飛 通訊員 萬正初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