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鄉村旅游規模效應日益凸顯,全市接待鄉村旅游游客占全市旅游總人數近50%,實現鄉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總收入近20%。為推動鄉村旅游再升級,成都市近日發布《營造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推出100個以上特色鮮明的鄉村消費新場景,培育十大鄉村旅游特色標桿項目,全力釋放鄉村旅游消費潛力。
《方案》諸多創新舉措成為亮點,其中,打造鄉村消費新場景引人關注。《方案》提出,成都將首創“劇本殺+田園野趣”“民俗表演+非遺工坊”等跨界玩法,通過“沉浸式體驗+在地化消費”雙輪驅動,為鄉村產業振興開辟“流量變現”新路徑。同時,以崇州竹藝村非遺傳承創新、蒲江鐵牛村農商文旅融合為典型案例,建立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體系,通過經驗輸出機制推動“一村一品”向“一域一特色”升級。
“當前成都鄉村文旅發展面臨的核心課題已從‘流量導入’轉向‘價值轉化’。”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的鄉村旅游已成為帶動成都市旅游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部分。但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游客需求已從單純觀光向沉浸式文化體驗、品質化服務迭代,傳統業態存在的體驗同質化、文化內涵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流量變現效率。《方案》的出臺正是通過構建“文化賦能+場景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在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中實現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
豐富活動供給也成為成都鄉村旅游橫向拓展、打開新局面的重要舉措。《方案》提出,將以“鄉約成都,游購鄉村”為主題,策劃實施成都鄉村文旅農商體展主題活動,定期發布游玩攻略。依托“鄉村運動會”,支持舉辦“村BA”“村超”“村跑”等文旅體融合創新賽事。同時,積極引入和舉辦鄉村旅游主題展會展覽,支持鄉村特色產品展、非遺展、鄉村藝術展,鼓勵發展非遺市集、文創市集、農貿市集等消費業態,帶動鄉村文化傳播、展示,促進鄉村旅游消費。
3月20日,正值春分時節,在成都市溫江區金溫江博覽園,以“跟著春糖游鄉村 立園滿園促消費”為主題的成都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串聯成都市多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消費新場景,將農業科普、田園體驗與美食文化結合,為市民春游提供了“一站式”指南,帶動周邊消費增長超30%。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方案》創新鄉村資產盤活利用機制,提出鄉村地區規劃控制的存量建設用地將優先用于保障鄉村文旅項目,并支持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保障文旅項目落地,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對此,四川旅游學院文旅傳媒研究院執行院長晉超表示,《方案》的突破性意義遠超預期,“這相當于給鄉村配套建設松了綁”。
《方案》還呈現了一系列配套服務。例如,出臺《天府鄉村風景旅游廊道規劃建設指引》,以高品質鄉村旅游道路串聯鄉村景點,以高質量廊道繪就和美鄉村實景,推動天府鄉村旅游區域化、連片化、集約化發展。人才方面,支持鄉村旅游帶頭人、下鄉返鄉創業人才開辦鄉村旅游合作社。首創“鄉村CEO”培育計劃,計劃三年內培養千名農村電商主播。
聚焦文旅融合創新路徑,《方案》也著力推動成都鄉村旅游由傳統農家樂模式向沉浸式消費場景演進,打造具有在地文化特質的體驗空間。如依托5條鄉村振興示范走廊,打造成都平原經濟區鄉村休閑旅游帶——西部都江堰市、彭州市等縣(市、區)將結合“大美田園”“蜀山鄉韻”度假帶,突出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資源。天府新區、東部新區等東南部區域,則依托“天府農耕”“山水鄉旅”“秀湖云田”鄉村振興示范走廊,打造鄉村運動旅游帶等。
(2025年3月31日《中國文化報》記者 付遠書)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