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應南村村支書劉勇正在蔬菜大棚中為新鮮藜蒿直播帶貨。(洪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3月12日,湖北省洪湖市應南村藜蒿種植大棚,藜蒿滿眼,蒿香熏人。一副三腳架云臺在藜蒿地里格外顯眼,一位農民拿著一把藜蒿在手機前滔滔不絕,背后是三五個村民正在采收打包鮮藜蒿。這是“洪湖應南村劉書記”直播帶貨的檔口。
走進聽他細說:“蔬菜中的奢侈品,從田間地頭直接到大家餐桌,沒有任何中間環節!”“如果一餐吃不完,就把葉子打掉,用保鮮膜纏起來,放冰箱能保存10天……”
上午8點,劉勇拿起一捆2斤重的藜蒿在手機面前吆喝起來,當天賣出3000多斤新鮮藜蒿。
2023年,劉勇注冊個人抖音賬號“洪湖應南村劉書記”,搞起直播賣菜,現有近10萬粉絲,年銷售350萬元,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賣菜書記”。
除了當季時蔬,劉勇的抖音櫥窗里還有洪湖藕粉、洪湖米團子、公安牛三鮮等特色美食。賬號中的短視頻內容也十分豐富:“今天洪湖的水又漲了點,你們在外面放心工作,我們洪湖的老少爺們都在堤上!”“幾天不來薹菜都出來了,但這怎么都被蟲咬了,他怎么管理的?走!去扣他工錢!”
劉勇一口家鄉話貫穿視頻始終,真實生動的鄉村氣息拉近粉絲距離。他的粉絲黏性極強,好多人藜蒿吃完了,都等著他開播來買。
說起直播帶貨,劉勇說這是“村支書必須面對的問題”。
2021年,應南村蔬菜種植基地建成,銷售成為不得不面臨的急迫問題。藜蒿受市場歡迎,全村一天最多批發2萬斤,但差價太大:販子到田間地頭收購單價只有1.4元,但超市價格最高20元。如何將藜蒿利潤更多留在村民手中?劉勇想到了直播帶貨。
“省去中間商,暢通銷售渠道,這是直播帶貨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的最大好處。”劉勇認為,現在電商平臺多,農村寄遞物流全覆蓋,為保障農產品進城提供有利條件。
“剛開始還不好意思,不少否定和調侃聲音。”劉勇坦言,最開始搞直播帶貨時很猶豫。拋頭露面這種事,很容易被人誤解為貪慕虛榮、愛出風頭。后來慢慢適應鏡頭,逐步訓練口才和肢體語言,加上農業部門培訓,劉勇變得越來越自信,也有了感覺。
“第一場直播賣出5單藕帶,我們都很振奮!”劉勇回憶起直播帶貨經歷很是感慨。每天早上,他就和鄉親一起往地里走,村民拿著鐮刀,他扛著三腳架和云臺。“村民拿的是傳統農具,我拿的是新式農具,他們搞生產,我搞銷售,大家配合越來越默契,經濟也越來越活。”
2月22日一大早,村委會堆滿村里奶奶們提來的白菜薹,200多斤。當天下雨,上街賣菜不方便,就想請劉書記開直播幫忙賣掉。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在應南村村委會。雖然是周六,劉勇還是開播了。脆嫩新鮮的白菜薹很快被粉絲購買一空。直播帶貨解決村民賣菜難,干群關系也更和諧。
2024年4月19日,劉勇在抖音視頻平臺喊出“教育優先,出一個人才,村里就多一個希望!”瀏覽量超400萬,“小爆”了一把。此時離高考不到兩個月。他在村民大會上表態:“只要是211、985的貧困生,學費全包!”引來眾多網友點贊。
隨著“洪湖應南村劉書記”賬號粉絲量、帶貨量逐步提升,劉勇準備為村里蔬菜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同時開展鄉村游項目,將賬號積累的粉絲量變現。
現在直播帶貨風行,農業發展如何抓住這個風口?劉勇說天時地利具備,就差人和——電商平臺、手機、無線網絡都很發達,這是天時;豐富多彩的農產品,這是地利;很多村支書都是合作社負責人,合作社就是市場主體,合作社經理人成為村支書新職業,他們必須挑起農產品銷售的重擔。
“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作為農村帶頭人,村支書是人才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勇說,他用新農具干新農活,是個三新農民。
最近湖南省臨湘市組織一批村支書到應南村學習直播帶貨經驗。劉勇分享的第一句話是“不要覺得晚,大家缺的是小馬過河的勇氣。”
(2025年3月29日《湖北日報》記者 魏萌葉 通訊員 曹沖)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