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第二屆“匠心杯”裝備維修職業技能大賽9月24日在四川省彭州市舉行。據介紹,這屆大賽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堅持軍地聯合辦賽。舉辦“匠心杯”裝備維修職業技能大賽,是著眼加快提升部隊自主核心維修保障能力舉辦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是武器裝備領域落實人才強國、人才強軍戰略的重要抓手,是走開軍地攜手共育技能人才路子的實際舉措。本屆大賽,在堅持軍地三支力量(部隊裝備保障一線官兵、軍隊修理工廠和軍工集團職工)同訓同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規格,成為今年全國11項一類賽中唯一的涉軍競賽,并新增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作為聯合主辦單位,凸顯技能人才在軍事人才隊伍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擴大了規模,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武警部隊等首次獨立組隊,參賽隊伍從上一屆的11支擴大到16支,有利于推動軍隊、地方裝備維修保障技術更加廣泛交流共享、更為深度融合發展。
圖為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比賽進行中。
圖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比賽進行中。
二是堅持聚焦前沿辦賽。大賽按照“一賽一展一研”模式體系化設計。“一賽”,即職業技能競賽。按照國家一類賽事標準設置6個項目,既保留了傳統工種(裝配鉗工、無損檢測員、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又首次增設了新興工種(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以賽促訓、引領方向。“一展”,即維修技術手段展。首次面向軍工集團、民營企業遴選可直接用于戰場快速搶救搶修的技術手段、便攜式小型化設施設備,全面展示軍地維修技術創新成果,搭建交流展示平臺,推動實現供需兩側直接“握手”,探索推開軍隊、政府、企業三方聯動的維修技術需求響應和快速轉化機制,助力裝備打仗能力建設跨越發展。“一研”,即“戰場裝備搶修研討交流”,聚焦“為打贏解決問題”。組織來自部隊、院校、企業的院士專家進行研討交流。采用“專家講、隨機問、大家評”方式,打破思維定式,創新解難模式,合力破解戰場裝備搶修難題。
圖為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比賽進行中。
圖為無損檢測員比賽進行中。
三是堅持緊貼實戰辦賽。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本屆大賽設置的6個賽項均來自戰場裝備搶修作業一線實踐,尤其是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3項新增項目,緊盯當前裝備維修技術前沿領域,緊扣新質戰斗力建設面臨的新挑戰新課題。針對不同類型維修力量在未來戰爭中的角色定位,堅持軍地差異化設置考核重點,軍人組突出裝備故障快速定位和現地修復技能考核,職工組突出裝備深修精修和支援保障技能考核,進一步提高考核檢驗的針對性實效性。此外,嚴格裁判員選拔流程,堅持所有裁判員均來自第三方,并公示舉報渠道和流程,以公平公正確保賽出真本事、賽出戰斗力。
圖為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比賽進行中。
圖為裝配鉗工比賽進行中。
四是堅持勤儉節約辦賽。嚴格落實勤儉建軍、勤儉辦賽要求,大賽籌備組通過調撥籌措、贊助支援、研制采購等各種方式進行競賽設備及工具耗材籌措,大幅壓減經費開支。從場館搭建到賽事運行,再到賽后場館利用規劃,大賽組委會巧做減法,節儉辦賽理念融入賽事籌辦每個細節中。充分利用現有技能培訓條件,最小化進行競賽布局調整,打造多功能活動保障區,同時滿足開閉幕式、媒體活動、集訓動員等活動場地需求。
編輯:廉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