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吳旭 倪偉棟
為推動全軍軍事體育訓練轉型升級,實現由基礎體能為主向戰斗體能為主轉變,日前,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印發新編修的《軍事體育訓練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自2月20日起施行。
《大綱》聚焦備戰打仗需求,緊貼軍兵種部隊實際,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重塑我軍軍事體育訓練內容和標準體系,突出任務牽引、支撐作戰,突出科學訓練、控制損傷,著力提升科學化專業化實戰化水平,是各級組織實施軍事體育訓練的基本依據。
近日,軍事體育專家林建棣對新編修的《大綱》進行了解讀。
與時俱進作出調整改革
記者:這次編修《大綱》的戰略考量是什么?
林建棣:軍事體育發揮著強健官兵體魄、凝聚軍心士氣、支撐備戰打仗的重要作用。人民軍隊自成立之日起,就認識到過硬體能是進入戰場的“入場券”,對軍事體育訓練始終堅持常抓不懈,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夯實官兵體能基礎。
我軍上一版軍體大綱于2018年頒發,推出“通用體能+軍兵種專項體能”訓考模式,推行體能、體型“雙達標”考核要求,有力推動我軍軍體訓練整體水平大幅提升,為部隊開展練兵備戰、遂行急難險重任務提供了有力保證。
進入新階段,作戰任務多樣、戰場空間多維帶來能力需求多元,對軍體訓練的實戰性實用性提出更高要求;部隊編成調整、武器裝備更新帶來崗位戰位拓展,對軍體訓練的體系化專業化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兵員素質現狀、訓練傷病難題帶來組訓變革需求,科技手段發展等帶來環境條件改善,對軍體訓練的創新性科學化要求也更高。
軍體訓練的形勢任務和內外環境都發生很大變化,必須與時俱進作出調整改革,才能更好滿足備戰打仗需求。基于此,按照軍委關于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總體布局,2021年,軍委訓練管理部部署明確深化軍體訓練內容改革任務,拉開新《大綱》編修序幕。
建立現代化軍體訓練模式
記者:《大綱》編修是一項持續4年的長線工程,這次編修的目標思路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林建棣:軍事體育訓練是軍事訓練的組成部分,既具有軍事訓練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軍事體育的特殊規律。編修《大綱》實質是訓練內容改革,訓練內容的變化又帶動訓練方法、管理和保障的變化,這是編修《大綱》需要認清的問題。基于這些認知,軍委機關組織專家對《大綱》編修目標思路、基本原則、方法步驟等進行充分論證,形成體系化、能落地的可行性方案。
此次編修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現代化軍體訓練模式,推動軍體訓練由以健康體能為主向以戰斗體能為主轉變,提高對部隊戰斗力的貢獻率;基本思路是遵循體育規律,強化實戰牽引,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科技賦能,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促進軍體訓練高質量發展;實踐抓手是以創新戰斗體能訓練為重點和突破口,首先解決“訓什么”問題,然后解決“怎么訓、怎么保、如何管”等問題,構建新型軍體訓練體系;階段目標是利用3至4年時間,構建緊貼實戰需求、具有我軍特色、科學簡便實用的軍體訓練內容標準體系,走開“科學方法+科技手段”的組訓路子,配套法規教材、訓練器材、骨干人才等保障條件,確保軍體訓練轉型從設計落到實踐。
編修期間重點把握以下4個方面原則:
強化向戰為戰。把握強化服務部隊、支撐戰斗力建設的根本指向,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創新戰斗體能訓練,強化實用技能訓練,提高課目含戰量,樹立實戰化考核風向標,適應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需要。
堅持體系優化。突出問題導向、發展指向,細化落實基礎訓練集約專修要求,調整內容架構、完善課目要素、重塑考評體系、優化組織管理,促進軍隊人員體能素質均衡發展,提高官兵技戰術水平和戰場環境適應能力。
注重創新驅動。把準軍體訓練目標任務和歷史方位,學習國內外體育訓練先進理念方法,借鑒外軍有益經驗,吸納提煉基層官兵實踐探索成果,提升軍體訓練生命力時代感。
力求簡明實用。堅持大綱是用來訓的、課目是官兵練的,內容架構界面清晰、課目設置聚焦能力、語言表述精準通俗、文本呈現簡潔易懂,確保《大綱》實用管用。
優化重塑軍體訓練內容
記者:《大綱》對軍體訓練內容和標準體系進行了整體性重塑,其體系框架主要涵蓋哪些重要板塊?
林建棣:上一版大綱訓練內容由基本知識、基礎體能、實用技能、崗位能力、綜合應用、體育活動6個部分構成,為部隊開展軍體訓練提供了指導和遵循。新《大綱》在繼承優長基礎上,區分基本知識、基礎體能、戰斗體能、實用技能4部分,對軍體訓練考核內容進行了整體性優化重塑,其中核心的體能類課目按“1+1+X”體系(基礎體能、通用戰斗體能、軍兵種專項戰斗體能)進行架構。
基礎知識,主要是體育訓練、運動人體科學、訓練傷預防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目的是普及體育訓練常識和人體運動機理、提高科學訓練素養。基礎體能,主要是促進身體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基本素質均衡發展、守護官兵身心健康的訓練內容,區分軍官和士兵、文職人員、新入伍人員、高原部隊人員設置課目,是成為合格軍隊人員的體能門檻。通用戰斗體能,主要是強化軍人在戰場上跳、跨、舉、抬、鉆、爬等共性體能素質的訓練內容,目的是鍛煉具備支撐作戰的基本體能素質。軍兵種專項戰斗體能,主要是針對典型兵種(專業)部隊和特殊戰斗環境的訓練內容,根據部隊作戰任務、武器裝備和戰場環境特點,以軍兵種為主設置訓練與考核課目,目的是提高遂行特定作戰任務的特需體能、增強特殊戰場環境身體支撐能力。實用技能,主要是拓展豐富官兵的體育運動技巧與本領,為官兵執行相關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提供必要的體育運動技能支撐,部隊可根據任務實際按需訓練。
按此調整后,軍體訓練內容體系的功能界面更加簡潔清晰、目標指向更加精準聚焦、內容設置更加銜接有序,有利于部隊按需選擇科學組訓、提升軍體訓練質效。
記者:《大綱》是深化軍體訓練內容改革的重要成果,這次編修有哪些主要創新點?
林建棣:這一輪軍體訓練改革較好地貫徹了創新發展的理念,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戰訓耦合,緊緊圍繞強化服務部隊、支撐戰斗力建設根本指向,聚焦備戰打仗需求,基礎體能對標健康標準管用夠用,戰斗體能對標戰場要求訓強練精,實用技能對標任務需要多多益善,鍛造全面發展的戰斗員,而不是培養單項突出的運動員,姓軍為戰本質屬性更加凸顯。
二是創新訓練理念,落實基礎訓練集約專修要求,總體考慮“基礎體能按人訓、戰斗體能按崗訓、實用技能按需訓”,創設“單課目訓+綜合性考”“輔助練習+功能訓練”“訓練場地+房前屋后”等組訓方式,更加符合能力生成規律、人體運動機理和部隊實際情況。
三是突出軍兵種特色,針對典型兵種(專業)部隊和特殊戰斗環境優化設計訓練考核課目,創設陸軍特戰、海軍艦艇、火箭軍導彈發射等戰斗體能,優化飛行員體能訓練內容,填補高原體能訓練標準,更好滿足軍種個性。
四是遵循運動規律,高度關注基層官兵體能訓練“以跑練跑”“以杠練杠”等問題,引入現代運動學理念,引導官兵加強力量、耐力、爆發力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達到科學訓練、護體防傷效果。
重點改進動作更新課目
記者:新《大綱》與上一版大綱訓練考核課目相比,有哪些主要變化?
林建棣:在保持原大綱體系總體穩定基礎上,新《大綱》重點是改進動作、優化標準、更新課目。
關于基礎體能,將體型(體重)要求改為體型控制課目,明確減重、增重的訓練方法與要求,進一步強化軍隊人員合理控制體重、支撐軍事生活、樹立良好形象的訓練意識與行為自覺;考慮原“仰臥起坐”課目易造成腰部損傷、官兵反映問題較多的實際,優化動作模式,調整為“仰臥卷腹”,更加聚焦腹部發力、強化軀干力量,并且針對該課目“易訓難評”的情況,進一步規范動作要求“雙肩不沉不聳臂伸直、手指遠端指尖要觸線”;圍繞高原體能內容“平原化”、標準不科學、海拔覆蓋不全等問題,充分試驗調整現行課目標準,創新六邊形跳躍、踏階等替代課目;針對部隊“以考代訓”等粗放組訓問題,對應每個考核課目設置8至10個輔助練習,為部隊組訓提供參考方案。
關于戰斗體能,包含通用戰斗體能、軍兵種專項戰斗體能和特殊環境戰斗體能3類,取代2020版大綱的軍兵種專項課目組,區分設置訓練、考核課目。訓練課目重點強化單項體能素質,設置合格標準但不作硬性考核要求,考核課目重點檢驗綜合體能素質,通常連貫組織實施。
具體來講,通用戰斗體能設置“通用400米障礙”和“組合400米障礙”兩種考核課目,二者運動距離相同、運動模式相當,檢驗攀爬、跳躍、鉆跨的速度與力量能力。這部分內容適用于目前還沒有設置軍兵種專項戰斗體能的部隊官兵,對軍級以上機關、院校、醫療科研機構等三類人員不作要求。通用400米障礙主要適用于陸軍部隊男軍人,組合400米障礙主要適用于陸軍部隊女軍人和其他軍兵種部(分)隊。
軍兵種專項戰斗體能緊貼軍兵種實際研究創設,對接專項體能需求更加緊密,保障典型部隊體能訓練更具針對性,支撐作戰行動更直接有效。
特殊環境戰斗體能,主要聚焦特定復雜戰場環境,為部隊遂行特定任務提供適應性訓練解決方案。
關于實用技能,新增障礙游泳、水上自救互救等課目,提高官兵遂行涉水涉海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增加格斗類課目,研究創設徒手格斗、持械格斗等7個實戰性強的格斗內容,提高官兵近戰能力和血性膽氣,同時將該課目定性評價轉變為定量評價,考核更具可操作性;優化器械體操評判標準,由專業運動員評判向官兵實際運用轉變,成套動作能獨立完成為及格,連貫完成為良好,流暢完成為優秀。
按此調整,新修訂的《大綱》更加有利于部隊按需選擇、科學組訓,具體到部隊和不同崗位人員,軍體訓練任務量變化不大,主要是提高科學性、針對性。
記者:《大綱》在訓練傷預防方面有哪些具體要求?
林建棣:為有效控制訓練傷發生,維護官兵身心健康,支撐部隊戰斗力建設,《大綱》重點在5個方面予以加強和明確:
針對基層官兵體育醫學專業知識掌握較少、不了解人體生理結構和運動機理等問題,在基本知識部分增加“軍事體育訓練傷病預防與康復”課目,規范基層單位張掛使用人體肌肉圖、骨骼圖標準,引導官兵學習掌握相關內容,普及訓練傷病預防知識。
針對關節功能弱化等問題,在基礎體能部分設置足踝、膝、腰髖等部位功能訓練課目,練強關節護體防傷。
針對存在的訓練理念和技術落后,訓練科學性、規范性不高等問題,明確規范“熱身—訓練—放松”閉合訓練流程,創新技術方法,培養良好運動習慣。
針對部分戰斗體能和實用技能課目技術難度大等特點,明確相關課目保護措施和護具使用要求,取消400米障礙中易致傷的“水平梯”和越野滑雪“繞桿”等內容,從訓練組織層面減少訓練傷發生。
最后,分年齡、分性別階梯式設置考核標準,細化完善緩考、補考、免考流程標準,進一步精細組訓管理、預防訓練傷發生。
編輯:韓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