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遵循的原則,其中一個就是“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就是把客觀事物看作由各種要素基于一定關系組成的有機整體,立足整體視域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分析事物內在機理、處理事物發展矛盾。可以說,系統觀念在指導黨的建設和國家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破產審判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進入新時代,需要進一步在“系統觀念”重要思想指導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破產審判工作,具有依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職責,是“十四五”規劃中依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破產審判工作,具有開庭與開會相結合、辦案與辦事相結合、裁判與談判相結合的鮮明特點,其工作內容和過程的綜合性、關聯性和系統性都比較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自覺地將系統觀念融入到破產審判全過程,努力推進破產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在案件審查受理層面,加強前瞻性思考
案件審查受理工作是一個系統的整體,包括接收材料立案前對材料的初審,談話后對材料的復審,受理后對材料的終審,是一個連貫有序的過程。
在案件受理前,加強“后一步”思考。破產審判是處理企業“瀕臨死亡”的問題。在接收到破產申請材料后,應當從受理破產后給企業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所造成的影響出發進行深入思考,將既有經驗、企業現狀、受理后果放在一起進行通盤考慮,排查潛在的風險和可能要發生的復雜問題,以此決定在受理前解決消除風險隱患還是在受理后解決更為有利,確保破產受理后案件的審理推進更加有方向、有目標、有實效。
在案件受理后,加強“前一步”思考。我國現行企業破產法是2006年制定的,作為一部涉及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法人破產的專門法律,對破產案件審理發揮了很好的法律規范作用。但是,自這部法律頒布實施以來,市場經濟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目前還缺乏相應的規范和規定。比如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問題,破產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破產企業企業主在企業破產前對企業債務進行了個人擔保,企業即便破產,企業主仍將承擔個人無限責任。因此,如何用系統觀念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做好企業破產和個人擔保債務制度的有效銜接是法律層面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問題是改革、創新和系統思維的源動力。在這方面,《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的正式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思考和借鑒,需要我們進行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同理,對于關聯企業破產、中小企業重整、非法人組織破產等在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都需要在系統觀念的指導下,亟需加以研究解決。對此,我們就要提前謀劃,把問題想在先,把工作做在前,加強對破產新類型、新問題的調查研究,搶占研究探索的前沿陣地,給予將來的實踐需要以更好地支撐和保障。
二、在案件具體推進層面,加強全局性把握
圍繞全局開展工作。“立足全局”是堅持系統觀念的重要前提。每一個破產案件看起來都是具體的、局部的,但它們又都是整個大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的一部分。在日常審判工作中,有的同志由于只盯住個案、盯住個案中的法律問題,而忽視和忽略了與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有效銜接,就會使破產審判工作產生了背道而馳的情況。具體到工作中,要自覺把破產審判工作放到國家重點工作中進行思考和定位,搭建有利于重點工作的機制和平臺,以每一個具體的、局部的工作促進和保障全局工作的落實,讓全局工作和局部工作得以協調發展。比如,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的排序對我國吸引投資乃至于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辦理破產案件作為其中的一項指標,破產程序的時間、成本和法律落實情況是排序中得分考量的重要因素。對此,在審理破產案件中,就要牢固樹立系統觀念思想,緊緊圍繞如何縮短破產程序時間、降低破產程序各項費用等內容,用系統思維推進案件辦理,把提升評估要素的目標方法運用貫穿到整個審理辦案過程之中。
補齊短板開展工作。一個系統如果缺失某個要素尤其是那些重點要素、關鍵要素,其整體功能就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甚至就會陷于癱瘓。全局工作的基礎是局部工作,只有補齊短板弱項,防止“木桶效應”,才能不斷優化提升全局工作。還是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為例,在評估過程中,經過兩年多的觀察發現,在財產處置、信息化建設、典型案例培育等方面存在進一步提升我國辦理破產“回收率”指標的途徑。北京破產法庭位于首都,背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優質的高校科研力量,借助這一有利條件,在加強問題收集調研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高效化、信息化的破產審判路徑,就可以更好迎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的評估。
三、在環節目標制定層面,加強系統性謀劃
加強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謀劃。系統性也是一種關聯性,系統里各單元之間相互作用,由此形成各具特質的萬事萬物。破產審判工作做到有序高效開展,既需要打通制度機制的“大動脈”,也需要暢通案件節點的“微循環”。破產審判工作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是確保這個系統高效運轉的核心和關鍵。為此,首先要有健全完善的專業化破產審判隊伍和審判機構,這是新時代破產審判工作不斷深入發展的重要載體、陣地和平臺。建立了相應的專業化隊伍和機構之后,要加強人員素質能力建設,包括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在審判工作中,要堅持黨建引領,持之以恒從嚴治黨,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根據破產案件的特點,要建立單獨的考核獎懲機制,強化考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由于破產程序是以破產管理人為核心的,因此要不斷加強破產管理人制度的健全完善,以專業化的管理人隊伍促進破產程序的快速高效推進。同時,破產程序涉及企業職工、稅務社保、擔保債權人、普通債權人等多方利益,其中的社會維穩、職工安置、稅費清理、信用修復等工作內容,頭緒很多,情況復雜,需要建立府院破產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做到破產審判與人社、稅務、工商、銀行等部門協調聯動。在破產案件審結后,還需要認真總結破產辦理經驗、梳理歸納相應規范、宣傳破產保護理念等。可以看出,進一步做好破產審判工作,就需要深入通盤考慮這些系統性問題,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合理規劃工作短中長期目標。系統觀念,是一種過程性認知,是將事物發展看作一個系統過程,充分考慮到“時間的綿延性”。這就需要根據輕重緩急、實際情況,確定近期、中期和遠期工作目標,進行統籌謀劃。比如,對年度受理破產案件的數量和評估周期內對典型案例培育的數量,在時間節點上就可以進行短期規劃;對一些稅費減免、信用修復等機制性政策,就可有進行中期規劃;設立全國性的破產管理人協會、破產事務管理機構等,可以作為遠期規劃中的考量內容。通過科學系統規劃,以短期盯案、中長期定制的方式,達到“星星之火”作“燎原之勢”。
四、在整體工作推進層面,善于盯重點備變化
系統觀念要求既要注重抓全面、系統、整體推進,又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破產審判工作包含案件審理、調研宣傳、組織協調等,各種大事、小事、難事、雜事相互交織,有時間、有精力能夠面面俱到、面面俱優地去妥善處理更好。但是,現實往往是各種資源力量不足以支撐每一項的最優局面,這時候就需要有所取舍、有所突出,只要有利于系統性的推進和目標任務的完成,有時候就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
突出重點工作。圍繞上級決策部署和階段性重點工作,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積極跟進,系統梳理重點和難點,進行清單化、節點化、時序化分解,制定清晰的任務目標,卡緊節點、掛圖作戰。比如,今年民法典實施后,企業破產法如何與民法典中的合同、物權、擔保等規定進行有效銜接?需要抓緊梳理研究,出臺規范性的指導。又如,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要求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如何用好數字技術賦能這一變革性力量,建立單獨又互通的破產信息化平臺,實現部門間協作、政銀企社聯動協同,進而加快破產案件審理?這些,都需要盡快研究推進。
隨時調整工作。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往往會有新情況新問題出現,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快”,這就需要根據新的環境和形勢變化,實事求是地對重點工作適時作出調整和安排。比如,從2016年到現在,破產審判工作格局根據新時代的需要,經歷了從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執轉破解決基本執行難,到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的順勢轉變,很好地服務了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在下一步的破產審判工作中,就要立足經濟發展“雙循環”新格局要求,緊跟時代步伐,調整好破產審判工作思路。
制定備選計劃。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一項工作會面臨多種不可控因素,應當周全考慮多個方面、多種條件,既要有第一方案,又要有備選思路和措施,始終把提前準備、有備無患作為必須堅持的工作準則。比如,在破產財產處置中,有司法網拍、有直播拍賣、有線下變價等方式,但哪一種方式能夠確保財產價值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分別擬定最佳方案,擇優選擇實施,努力實現財產處置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孫立堯 北京破產法庭法官助理
編輯:買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