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君 通訊員 何祥振 王建兵
2024年,廣東省連州市人民法院以“公正與效率”為工作主題,秉持“如我在訴”的理念,通過強化責任擔當、質量變革和制度創新,推動審判質效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年審判執行綜合質效和審判質量核心指標雙雙躍居全市首位,人民群眾司法滿意度不斷提升,打造了基層法院審判管理“連州樣本”。
強化責任擔當
連州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牢固樹立“大管理觀”,建立了“黨組統籌—審管辦研判—審判團隊落實”的三級數據會商機制。圍繞長期未結案件清理、裁判尺度統一等難點,召開6次專項調度會,構建了“數據預警—短板分析—整改閉環”的管理鏈條。該機制推動上訴率同比下降5.75%,全年位居全市基層法院第一并保持全省前列。
為破解“監管虛化”難題,法院出臺了案件閱核工作指引,細化了21項院庭長閱核案件類型。院庭長帶頭辦理各類案件2935件,閱核疑難復雜案件440件。此外創新了“類案檢索+專業法官會議”的雙重過濾機制,統一了民間借貸糾紛、交通事故賠償等裁判標準。
在精準考核方面,法院構建了“業務條線+案件難度”的雙維度考核模型,針對不同業務條線分別設置相應考核指標和指標值,區分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制定相應折算辦法。實行季度“紅黃藍”三色績效公示,13名干警因工作出色獲得任用或提拔,形成了“有為有位”的正向激勵。
強化質量變革
據介紹,連州法院推行要素式審判,平均結案時間縮短至60.97天,小額訴訟適用率達75.58%。堅持“抓前端、治未病”,探索專職調解、人民調解、特邀調解、委派調解等多元聯動解紛新模式,法院主導訴前調解案件數同比上升255%。
在審限管控方面,法院建立了超12個月未結案件的“院領導督辦”機制,案件平均結案用時縮短18.08天,上訴案件移送時間同比減少26天。強化執行事務中心功能,執行案件平均結案用時縮短27.44天。嚴格監督審限扣除和延長,建立審限預警機制,及時預警通報,督促法官快審、快辦、快結。
智慧協同方面,法院持續完善智慧訴訟服務體系,推行訴訟服務中心、12368訴訟服務熱線、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在線調解平臺“四位一體”的訴訟服務體系,全年電子送達法律文書3萬余份,線上開庭案件300余件。召開發改案件講評會8次,現場剖析常見裁判誤區,司法裁判公信力顯著增強。
強化制度創新
連州法院修訂完善了《訴調對接程序和運作規程的實施細則》等6項制度,構建了“立案風險篩查—審判質量評查—執行效果倒查”的全周期監管體系。落實判后答疑機制,做實服判息訴,注重實質解紛,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投訴信訪同比下降16.7%。
在立審執協同方面,法院積極探索“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新機制,強化對接、優化審判、夯實保全、加強調解,形成訴訟前重“源頭解決”、訴訟中重“實質解決”、訴訟末重“一次性解決”的治理機制,執行到位率同比提升近10個百分點,執行到位金額2.19億元。
此外,法院積極融入“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推動法官服務點與各鎮(鄉)綜治中心深度融合,妥善化解相鄰權、山林土地、土地承包合同糾紛26件。針對審判中發現的社會治理漏洞發出司法建議6份,與人社局、婦聯構建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
編輯: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