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穎 見習記者 胡建霞
“同學們,請仔細聆聽這段音樂,聽到長音時就撕開手中的草稿紙。”在第二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記者走進四川省自貢市蜀光綠盛實驗學校,心理教師正在帶領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圖為蜀光綠盛實驗學校正在開展團輔課
“近期,班主任發現部分學生因學習壓力導致情緒變化,便預約了這節團輔課,旨在調整學生心態,提升專注力。”蜀光綠盛實驗學校副校長江雪梅表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預防,學校通過創辦“解憂雜貨鋪”讓學生撕掉“標簽”,做不被定義的自己,并開辦“馨語小屋”心理咨詢室,讓一些“開口難”的青少年有了傾訴窗口。
將愛的種子播撒在困境兒童心田
童年的心理創傷,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大部分心理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然而,愛之花盛開的地方,生命便會欣欣向榮。
“爸爸做了違法的事,他被警察帶走時說讓我把自己關照好。”小曦說。回想起2003年在西安兒童村給罪犯子女上心理課的情景,陜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宋馨潸然淚下,“這些孩子心靈深處隱藏著尚未愈合的傷痕,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與心理健康教育。”
圖為宋馨在圓桌對話會上分享為困境兒童提供心理健康關愛服務
為此,宋馨毅然許下承諾,決心為這些孩子打開一扇心靈之窗。她撰寫了“青少年人生格言”,以勵志教育、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真善美教育為一體,鼓勵孩子給宋媽媽寫信,幫助孩子們從自我否定走向自信。宋馨帶領愛心團隊給父母不在身邊、長期缺乏關心引導的困境兒童每月進行心理健康講座,通過品讀格言、書信往來、勵志演講等方式幫助孩子們敞開心扉,擁抱美好生活。
“在您來之前,我們很多人都陷在家庭的困境中,是您帶我們一起走過‘愛的旅程’,將我們從風雨中拯救出來,讓我們面朝陽光,積極努力生活。”在寫給宋媽媽的信中,浩浩說。
2021年,宋馨走進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用4天時間走訪了8所學校,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我一定是我生命的主人,我感謝關愛我的人……”當孩子們齊聲朗讀“青少年人生格言”的那一刻,內心回蕩著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我會堅持讀‘青少年人生格言’,您下山注意安全,等我長大了要去西安看您。”小輝說。這一刻,宋馨的心中涌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甘甜。
在高山之巔,一位校長的感觸令宋馨尤為深刻:“當了兩年班主任,從未見過孩子們如此笑容滿面。宋老師請放心,我一定會將陽光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讓心靈陽光照亮更多角落。”
“孩子們的自信教育是核心,愛的教育是靈魂。”自2018年全國宋馨陽光教育愛心聯席會成立以來,這股溫暖而堅韌的力量已悄然滲透至青海、湖南等全國18個省份,見證著困境兒童從低頭含胸到昂首挺胸、從自卑到自信的蝶變。
拉住困在“情緒旋渦”里的青少年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為幫助青少年紓解情緒、化解心結,“青聽益站”全國12355網絡平臺小程序依托專業力量,開展“面對面”視頻連線、“鍵對鍵”文字交流、“心貼心”樹洞傾聽,為青少年提供多樣化的心理服務。
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婧介紹,北京12355青少年心理與法律服務熱線已陪伴青少年走過20年。一群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守候在熱線旁,為來電者“解疙瘩”,撫慰著每一顆需要關愛的心。
在一個寒氣透骨的冬夜,小學四年級學生小芳準備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關鍵時刻,她撥通了12355熱線。電話里的她情緒失控,哭泣著說:“我太難受了,可不可以幫幫我。”
此時,接線員韓玲穩定她的情緒,試圖轉移小芳注意力。得到對方回應后,韓玲謹慎地說,“咱們好好聊聊天,你找個安全的地方慢慢說好嗎?”
確定小芳安全后,韓玲通過溝通了解到,2個月前小芳開始輟學,父親帶她去醫院,經醫生診斷其患有心理疾病。小芳因為沒人能理解自己,存在自殘的想法。
如何在緊急情況下,拯救迷失的心靈?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共情,需要接線員從復雜的情況中找到癥結所在。韓玲鼓勵和認可小芳,安慰她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影響自己、傷害自己,安撫她進屋暖暖手,確保人身安全。最終,經過韓玲的開導,小芳消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家校社醫協同守護未成年人“心”健康
近年來,因家庭教育不當引發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親子溝通班會課”是高效路徑之一。
圖為圓桌對話會現場
在“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探索——家校社醫如何深度協同”圓桌對話會上,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李偉健提出建立“三全”家庭教育指導體系,即全員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研修、全員教師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全體學生參與家校積極教育。
“傳統家長會是‘教師講、家長聽’,而親子溝通班會課是‘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在活動中反思’的浸潤式課堂。”李偉健介紹,通過讓家長扮演孩子,體驗被指責、被忽視的感受,學會換位思考進行情境模擬;通過“傾聽三分鐘”進行共情訓練,讓家長學習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最終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90%以上的教師通過參加工作坊培訓后,能夠獨立設計親子溝通課;家長主動參與家庭教育研修的比例高達90%,家庭教育理念顯著提升,教育方式更加科學合理。
“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無論走多遠,我們都在這里,給予孩子無聲的陪伴。”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主任霍雄鷹介紹,中心以“360度保障成長,365天呵護心靈”為助人理念,與學校、家庭、醫生、社會和政府部門聯動,完善教育、培訓、咨詢、發現、干預和轉介的“一體化”運轉機制。
2022年,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在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支持下,成立“警教聯盟”,建立“EHP”援助機制,通過組建經驗豐富的心理危機干預服務團隊,實現未成年人心理危機事件的精準研判、一鍵轉接和三方通話功能,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最高效率保障未成年人安全。2024年,三方聯合妥善處理了5起緊急危機事件。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某個機構的責任,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編織安全網。當孩子們學會用心理學智慧面對人生時,影響的不只是個體命運,還可能關乎國家的未來。
編輯:梁婧